来源:未来网2025-11-12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深沉力量,让小记者们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名片,用镜头记录徐州城市的历史之美。11月3日下午,公园巷小学小记者50多名小记者和辅导老师走进大同街,探访钟鼓楼。江苏师范大学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乔全程指导讲解。

小记者们整齐有序地来到徐州钟鼓楼,怀着期待与好奇,聆听王乔研究员的精彩介绍。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介绍了钟鼓楼的起源和历史变迁。
王乔研究员先从钟鼓楼的历史起源谈起,他说:钟鼓楼最早作为我国古代报时和礼仪的建筑,其历史文化起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谯楼并在隋唐时期形成宫廷规制,元明清时期发展为城市公共报时中心。钟鼓楼其核心功能从军事防御、报时逐渐扩展到宫廷、官府礼仪象征和城市管理功能。后来主要用于战时观察敌情、传递警报,平时则承担城市报时功能。

在谈到徐州钟鼓楼时他如是说:徐州钟鼓楼坐落在大同街东侧,1930年由铜山县县长余念慈下令建造, 1931年寒冬建成使用,楼体集多种结构于一身,四面五层塔式结构,底宽顶窄,门窗结构为西式风格,楼高18.8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是当时徐州最高的建筑。钟鼓楼既为报告火警所需,又为观览城市风光所用。由于楼上安装了定时报时的西洋大钟,与古代报时的钟楼作用相同,所以被广大市民称为“钟鼓楼”。如今虽钟声沉寂,它依然矗立在大同街,见证着彭城从战火纷飞到繁华现代的沧桑巨变。

大同街承载着百年荣光,它头顶的光环,它地下的宝藏,它暗处的回声,震颤着徐州人民的心房,这条经历数百年风霜的老街,是徐州古城举足轻重的门户,钟鼓楼是最引人瞩目的存在,数十载春秋流转始终傲然矗立,彰显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静默的见证者徐州的岁月的更迭与沧桑过往,它不仅是徐州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更是徐州人民心中的历史文化地标。
小记者们一边用心聆听讲解,一边用心参观,一边与王乔研究员热情地交流互动。沉浸式的探访过程让小记者们对徐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思考,唤起了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文脉的赓续,更加深刻地感悟家乡文化底蕴的厚重。小记者们深有感触地说:“走进大同街,探访钟鼓楼,是对家乡传统文化认识的一次提升,也是一次文化情感之旅,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建设大美徐州做贡献”。
小记者团主任陈晓最后说:公园巷小学小记者走进大同街,探访钟鼓楼,通过一小时的探访体验,让我们了解了大同街的前世今生,钟鼓楼的历史变迁。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积淀,古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荟萃,它怀揣着这座城市的明天和希望。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不断探索古建筑,了解古建筑,认识古建筑,让古建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小记者我们要宣传好家乡的历史文化,讲好家乡的文脉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将来为建设家乡做贡献。
编辑: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