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小爱学习 > 从小学习  >  正文

习近平爷爷来新疆啦!

9月25日上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在新疆人民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

图源:新华社

新疆,是一片风景如画的土地

一片文化交融的土地

也是一片各族人民和谐共处的土地

关于新疆

你了解多少?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

让我们通过以下三个“一”

一起走近它的故事

一种“滤镜调不出”的美

新疆的美

是一百种滤镜都调不出的

这种美来自自然的本真

迪丽娜扎 摄 图源:《中国中学生报》

“空中绿岛”那拉提草原

淡紫的勿忘我

金黄的毛莨

粉红的野蔷薇

都铺在绿毯子上

杨禹洁 摄 图源:《中国中学生报》

赛里木湖的一汪湖水

宛如遗落在人间的蓝宝石

静卧在群山的怀抱里

澄澈湖面上

近处成群天鹅划开粼粼波光

远处雪山倒影静谧如诗

马伊博 摄 图源:《中国中学生报》

库尔德宁秘境的夏牧场

放眼望去

雪山、森林、草原、

溪流、峡谷、瀑布

牧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段戍边开拓的历史

古代新疆的开拓史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部分

200多年前

一支4000多人的锡伯人队伍

浩浩荡荡从沈阳出发

这只队伍包括

1000多名锡伯官兵

以及他们的家属

《锡伯族西迁伊犁》高阳 绘 辽宁省博物馆藏

锡伯人

原本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

是“马背上的民族”

历经艰难险阻

长途跋涉1年3个月

他们到达新疆伊犁

完成了万里戍边的壮举

锡伯军民在伊犁

安家落户后

组建了锡伯营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

开垦荒地

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

建设他们的第二故乡

祖国辽阔的疆域

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锡伯族万里戍边

扎根祖国边陲的故事

体现出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

见证了

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

一支心怀祖国的生产建设兵团

在祖国西北边疆

有一支“不穿军装的军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如今的大美新疆

离不开兵团人的心血和汗水

1954年

党中央一声令下

十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

脱下军装

一手拿枪、一手拿镐

进入新疆

在沙漠边缘、边境沿线

安营扎寨

这些战士就是最早的兵团人

为了把有限的耕地

留给新疆各族群众

兵团人选择在

风头水尾的不毛之地垦荒

“水到头、路到头、地到头”

的戈壁荒漠

并没有吓倒兵团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尤山 绘

没有房子

就在地上挖出一个个地窝子

没有农具

就用废旧的炮弹皮做成锋利的

“坎土曼”(一种圆形大锄头)

渴了就到涝坝边

捧起带苦涩味的水喝

饿了,就掏出怀里冷硬的馕

咬一口接着干……

慢慢地,荒漠上出现了

整齐的地块

播下的种子也长出了

嫩绿的芽

在艰苦创业的日子里

各族人民

像家人一样相互扶持

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团场学校的教室里

各族同学挤在同一张课桌旁

连队社区的空地上,各族群众

围坐在一起唠家常

田间地头更是热闹,大家

一起扶犁开沟、

一起播种、一起挖渠

大家有困难一起扛

有收获一起乐

真正成了

谁也离不开谁的一家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设

让曾经的亘古荒原

变成一片片绿洲

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变成高产的良田

变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戈壁粮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绽新颜

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

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

奋力建设这片一起生活的土地

今天的新疆

物阜民丰、文明璀璨、民族团结

山河壮美、充满活力

那拉提草原上绽放的野百合。刘钰沁 摄

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表演十二木卡姆。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孩子们在和田市团城的鸽子巷玩耍。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新疆,在祖国的怀抱里

正以独特的魅力

传承着过去

书写着现在

也必将在未来

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祝福新疆!

明天,会更好!

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中国中学生报》、《中国少年报》“小小石榴籽”暑期专刊


编辑:瞿凯侠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