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题材儿童小说《芥园花铺》出版,再现战火中的童心之美和人性之光

    当孩童仰头问“为什么花还在开”,答案早已深埋泥土:因为土地记得每一粒种子的倔强,正如历史终将铭记人性的光芒。“我用儿童视角去讲述那段历史,让小读者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感受到先辈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来源:北京日报

    书香润苗,笔墨开花!首届“中少杯”新时代青少年学生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佳作赏析②

    当笔尖流淌童真,当文字闪耀星光。2025年首届“中少杯”新时代青少年学生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如约而至,这是一场属于青少年的文学盛会。 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文学少年的踊跃参与。他们以文字为媒,用写作、朗诵等多样形式描绘对世界的好奇、对梦想的追求。每一篇作品都闪耀着独特的思想火花,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 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推选出部分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今天,经过我们特别策划,这些精彩佳作与广大读者见面啦。让我们共同走进孩子们用文字搭起的小天地,见证成长的力量吧!
    来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阅读经典《我如何度过夏天》

    酷夏已过,转眼即是八月末。站在暑假的尾巴上,全体小学生已经清楚地预料到开学以后必将面对的例行作文:《我如何度过夏天》。
    来源:中国少年文摘
  • 1937年卢沟桥的那声枪响

    永定河畔,卢沟桥静卧百年,栏上石狮或怒目或远眺,既是建筑瑰宝,更是抗争丰碑。1937年7月7日深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反抗,“卢沟桥事变”就这样爆发了。
    来源:未来网

    102岁抗战老战士江春太亲述:山炮弹爆炸离我不到十公尺

    102岁老战士的讲述里,藏着最动人的家国记忆 —— 生于1923年,自小尝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认定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五峰山上,他冒死接电话线时被日军盯上,炮弹爆炸不到十公尺,他滚进水沟,爬回阵地;在零下30度森林里,他和战友埋伏三天三夜......岁月模糊了硝烟,却磨不灭老战士的赤子心,这才是最该追的星!
    来源:未来网

    与董存瑞的时空对话:烽火中的新生

    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革命战士王平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当来自2025年存瑞中学的一名学生穿越时空在烽火中看到15岁的他,喊出那声“董存瑞同志”,时空变换,英雄听见未来的回响。
    来源:未来网
  • 福山区回里小学举行师生同看红色电影《战歌行》活动

    此次红色观影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思想的升华。回里小学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师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
    来源:“队员之友”微信公众号

    铭记历史守初心,红色基因永传承

    队员们用画笔描绘历史、致敬英雄、祝福祖国,进一步加深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红领巾讲解员通过宣讲先烈故事等形式,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与对幸福生活的珍惜。
    来源:“青岛少先队”微信公众号

    从“小朋友”到“小学生”|一场最美的成长汇报 ——教师节感恩活动

    ​此次活动浓缩了身份认同、成长展示、感恩教育、幼小衔接四大主题,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我是小学生”的骄傲,也让教师感受到桃李芬芳的幸福。
    来源:“旌德县高铁新区小学”微信公众号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