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来网2025-09-11
2025年9月初,新疆喀什市教育局组织二百多名初高中学生代表赴北京开展“石榴籽”青少年交流研学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文物前驻足沉思,在长城的砖石上触摸文明肌理,在天安门广场的晨曦中唱响国歌,在北科大感悟科技的力量,在北大校园里种下理想种子…… 以沉浸式体验让边疆少年读懂 “家国” 二字的分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春心田扎根。
一、红色信仰课:从文物到血脉的精神传承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泛黄的入党申请书、长征路上的草鞋、脱贫攻坚的驻村日记,站在这些浸染着信仰与生命的文物前,灵魂仿佛受到一次次庄严的叩问。参观后,喀什二十六中的李岢远说:“冰冷的绞刑架,锁不住李大钊同志“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呐喊,让我看到信仰如山。毛主席珍藏的毛岸英烈士遗物,无声诉说着一位领袖、一位父亲难以言喻的痛楚与超越个体的抉择。而雷锋同志那些朴素的生活用品,则让崇高化为日常,告诉我伟大源于平凡的点滴奉献。它们不再是静默的展品,而是跨越时空的无声惊雷,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深刻体悟:何谓英雄,何谓信仰,何以不忘初心,何以肩负使命。”这堂最生动的思政课,将家国情怀深深烙入我们心中。
喀什学子帕丽旦·马木提红了眼眶:“原来课本里的‘百年党史’,是先辈用生命写就的故事。” 当看到新疆脱贫攻坚展区的照片时,孩子们争相寻找家乡的印记,带队教师米拉地也·买合苏木感慨:“党史不是遥远 的记忆,而是新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见证。”
在凌晨的天安门广场上,学生们紧握国旗和贴纸,屏息等待升旗仪式。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学生们行注目礼,阿依夏·苏力坦说“在喀什升旗时,我总觉得北京很远;今天站在这里,才知道我们的心和祖国贴得这么近。” 这份震撼,化作日记里的滚烫文字:“国旗护卫队的脚步声,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二、文化认同课:长城砖上的 “中华密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八达岭长城,喀什五中的穆斯塔帕・阿布拉抚摸着城砖,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对长城精神的讲解同时思量着用什么元素表达长城精神的主题绘画。喀什实践中心的祖农阿吉·穆克穆说:“爬向烽火台的陡坡格外吃力,汗水浸湿衣衫时,我忽然明白,这长城不仅是砖石的堆砌,更是无数先辈用坚韧筑起的屏障。站在烽火台远眺,连绵的城墙如巨龙蜿蜒,心中满是震撼与自豪。 踏上长城的那一刻,城砖上的斑驳痕迹便将我拉进历史长河。抚摸着厚重的城墙,听老师讲解明代工匠如何精准砌筑、戍边将士如何在此守护家国,我才真正懂了“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分量。”
故宫的红墙下,喀什女孩阿依夏·苏力坦指着太和殿的斗拱:“我们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也有这样的榫卯!” “原来中华文化是‘和而不同’的拼图!” 喀什十中的乃菲萨·米热沙里说:“ 参加这次北京活动,故宫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踏入故宫,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古代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那些古老的建筑、珍贵的文物,无一不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这次经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它就像一场精神洗礼,让我明白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激励我在成长路上不断探索、学习,成为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三、理想启蒙课:高等学府的青春誓言
“哥哥,我能考上北大吗?” 在北京大学,喀什三中的麦尔哈巴·麦麦吐尔逊紧紧跟着学长,随行的笔记本里记满了笔记。当得知学长来自农村时,麦尔哈巴·麦麦吐尔逊翻看着手中的北大手册,在心中种下了 “北大梦”, “他能从农村走向燕园,我也能从喀什冲向更广阔的天地!”。
走进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们聆听了职业规划课程,与高校学子交流,了解专业方向,在心中种下“努力学习、追逐梦想”的种子。每个学习小组都了解了人工智能与机械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 搭建了一个具备简单避障功能的智能小车。带队老师阿卜力克木·赛来感慨到,此次交流活动让“石榴籽”们 从历史到文化,从信仰到理想, 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念,更懂得肩负起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真正成长为民族团结与时代发展的接班人。
四、跨越山海的国情教育课
此次交流活动,正值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日,观看阅兵仪式是 "石榴籽青少年交流活动的重要环节,让新疆学子在北京感受国之脉动。这场震撼人心的盛典成为孩子们最生动的一堂思政课,让民族团结的种子与爱国情怀在亲历中深深扎根。
天安门广场上铁流滚滚、战鹰呼啸。来自新疆喀什十七中的麦尔旦江·买买吐逊望着受阅部队激动不已:“当新型战机飞过时,我想到家乡如今通航的机场和铁路,这就是先烈守护的‘可爱的中国’!”当装备方队展示的无人战车、高超声速武器等新型装备,让对军事科技充满兴趣的男孩们目不转睛。"这些国之重器是和平的保障!" 喀什市第四中学的毛拉江·依马木艾山认真记录着装备名称,"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研发更先进的武器。
带队教师麦丽开·艾尔肯感慨道:“这场阅兵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孩子们从边疆来到北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懂得了‘国’的意义——它由先辈的牺牲铸就,更要靠年轻一代用知识与坚守去建设。” 跨越山河的这堂课,让家国情怀在震撼与感动中薪火相传。
从喀什噶尔到天安门,这场跨越山河的交流活动,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精神的会师。当飞机掠过天山,舷窗映出孩子们熟睡的脸庞,更映照着一颗颗与祖国同频跳动的赤子之心。正如带队教师买尔也木古丽·多里昆在总结中写道:“今天的‘石榴籽’,终将成为明天建设祖国的‘栋梁材’,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
作者:喀什市第十中学 麦丽开·艾尔肯 活动中心 贾东坡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