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00后“解锁”中吉边境小学,总书记为何给他们回信?

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距离中吉边境47公里的地方

坐落着一所谢依特小学

一群00后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

在这里收到了习总书记的回信

还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

校内70%的学生是护边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年复一年地守卫国境,而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老师则守护着孩子们的未来。组建鼓号队、做科学实验、上门家访……一起看看这座边境小学里的日常!

00后“万能老师”

谢依特小学是阿图什市哈拉峻乡里的乡村小学,学生以柯尔克孜族为主。2022年8月,这所小学成为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试点,迎来了23名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承担起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志愿者姚智戈负责教授科学课。他带着学生们动手实践,完成让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实验。因知识面广、耐心细致,他成了学生眼中的“万能老师”,不停收到学生抛来的问题:“老师,乌鸦为什么在天上盘旋?”“这个虫子叫什么名字?”

这些走出大学校园不久的年轻人,在孩子们面前,已成为掷地有声的师长。姚智戈笑着说:“我们是大孩子,他们是小孩子。我们教他们长知识,自己也在长能力。暑假回家,有天晚上做梦还在给他们上课。”

教师节期间,姚智戈的办公室被孩子们的礼物填满:手绘贺卡、用试卷折成的花束、棒棒糖……每一份都稚拙而真挚。“这算是我第一次过教师节,收到这么多礼物,有点泪目,有点感动了”。24岁的他,在这里迎来了支教的第二年。

“我把她当妹妹”

这群志愿者倾尽所能,为边境的孩子们打开探索世界的窗口:乒乓球、足球、吉他、小号……课余生活因此丰富多彩。

潜移默化中,老师们也成为孩子们向往的榜样。被问到梦想,不少学生说“想当老师”;问起最想去的地方,有人脱口而出“山西”——那是王艺枝老师的家乡。孩子们口中的“温柔的小王老师”,已在此志愿服务三年。

随着服务期即将结束,王艺枝带着新来的志愿者走访学生家庭,交接这份温暖的牵挂。在古丽哈伊尔家,身为护边员的母亲说:“我把她当妹妹,孩子说王老师很好。”

从不信任到信任,从陌生人到“妹妹”,来到这里的支教志愿者们用一次次家访改变了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学生们的平均分从2022年的33分提升至现在的65分,这样巨大的提升让家长看到了学习改变人生的可能。

一封来自总书记的回信

2025年4月,志愿者服务队的23人共同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三年来扎根南疆“村小”,从事支教事业的成果与体会。

5月2日,他们惊喜地收到了回信。信中写道,“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历练和成长” 。

收到回信后,志愿者们倍感振奋,有人因此决定延长服务期,继续留在这片土地。

志愿者和孩子们都是人生长路上的攀登者,他们因一段共同的旅程而相遇,藉由彼此的映照与支撑,得以望见更广阔的世界,抵达各自更高的山峰。

此后,无论是顶峰重逢还是人海相望,这段共行的时光都已化为内在的光源,既照亮彼此的今天,也温暖远方的夜空。

编辑:高富灿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