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来网2025-10-24
这个80岁的“全球组织”,为何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替代的存在?
10月24日,联合国即将迎来自己的80岁华诞。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诞生于人类对战争浩劫的痛定思痛,承载着人类对持久和平的永恒期盼。

联合国旗
联合国的筹建之路
人类对构建全球性和平机制的探索从未停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国际联盟,虽曾拥有 58 个成员国,却因缺乏普遍代表性与执行力,在二战的炮火中陷入停滞,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未熄灭人类追求集体安全的希望,反而为新国际组织的诞生积累了经验。

原国际联盟总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1941 年 8 月,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首次勾勒出战后国际组织的雏形。1942 年 1 月,中、美、英、苏等 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 这一名称首次正式出现。1943 年 10 月,中、苏、美、英四国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明确提出 "根据主权平等原则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为联合国的筹建迈出关键一步。同年的德黑兰会议上,"成立联合国" 的建议得到斯大林的明确回应,国际共识初步形成。

德黑兰会议三巨头
1944 年,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历时近两个月,中、美、苏、英四国代表围绕组织宗旨、机构设置等核心议题反复磋商,最终形成《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正式确定 "联合国" 为新组织的名称,勾勒出其基本框架。1945 年 2 月,雅尔塔会议正式敲定联合国制宪会议的召开时间与发起国。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联合国的诞生
1945 年 4 月 25 日,美国旧金山大雨滂沱,却挡不住市民们的热情 —— 成千上万的民众冒雨聚集在会场外,等候见证反法西斯国家共商和平大计的历史性时刻。当天,50 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于此,中国国民政府代理行政院院长宋子文、美国国务卿斯退丁纽斯、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作为四国首席代表率团参会,中国共产党人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左起:艾登、斯退丁纽斯、莫洛托夫、宋子文
在两个月的会议中,尽管大国与中小国家间存在分歧,但为了终结战争、重建秩序的共同目标,最终达成共识。6 月 25 日,《联合国宪章》与作为宪章组成部分的《国际法院规约》获得全票通过;次日,在退伍军人礼堂的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首先在印有中、英、俄、法、西五种文字的宪章文本上签字。

中国共产党人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 年 10 月 24 日,随着《联合国宪章》的正式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总部设于美国纽约,这一天也被定为 "联合国日"。
中国与联合国
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与这一国际组织命运与共。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和第四届联大主席,声明“国民党反动政府”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然而,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却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的阻挠,这一阻挠就是22年。直至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二十六届联大才以 76 票赞成、35 票反对、17 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著名的第 2758 号决议,从政治、法律、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的代表权问题。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恢复合法席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出兵国、第二大维和经费与会费出资国,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将自身发展融入联合国议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更与联合国的宗旨原则高度契合,为全球治理注入中国智慧。
联合国的未来
如今,联合国成员国已从成立之初的 51 个增至 193 个,覆盖全球 80 多亿人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世界组织"。80 年间,它推动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削减,构建起核不扩散体系,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数百项国际公约搭建起现代国际秩序的规则框架。
诚然,面对当下的国家间冲突、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受阻等困境,联合国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但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面对多重危机,联合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些乱象并非因联合国过时,恰恰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遭破坏的结果 —— 多边主义的削弱,才是全球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源。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一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在和平安全、发展合作的道路上携手前行,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联合国总部大楼
要想了解更多世界历史知识
请看《少年速读世界史》

《少年速读世界史》选取从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古埃及,到公元1945年“二战”结束的66个世界历史故事,精选339幅世界历史图片,让读者通过一本书,对5000年的世界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