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少年文摘2025-08-15
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雷”“电”二字。古人对这些自然现象既敬畏又好奇,为了找个合理的解释,就想象天上有雷公电母。
不过也有不少古人对雷电的形成原理进行了思索。西汉《淮南子》提出“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东汉王充进一步解释为阴阳二气剧烈碰撞、摩擦形成雷电;明代张居正记载雷击“石裂木折屋毁”的特性,并指出“雷为阳阴击搏之气”。可见,古人对雷电的探索从未停歇。
雷电之谜直到18世纪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才被初步揭开。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两片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的时候,极大的电势差致使空气电离。极大量的电荷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中和,所以发出光和声来。那光就是闪电,声音就是雷鸣。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