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们爱科学”微信公众号2025-08-14
30年前的预言,如今竟然都已成真
“叮咚!您订购的机器人同事已到货。”
早上8点,你打着哈欠走进办公室,新来的“员工”灵灵已经泡好了咖啡。它用机械臂递来温度刚好的咖啡,同时在你桌面上投影出今日日程——这个会思考、会观察、会主动帮忙的机器人,正在改写“同事”的定义。
这不是科幻电影!在上周日震撼世界的机器人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提出,未来的机器人将告别“机械执行命令”的时代,升级成拥有“大脑-眼睛-行动”系统的“智慧伙伴”。
而翻开历史,这位“预言家”惊人的准确度令人咋舌……
1995年,我国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人类对于即将到来的21世纪也充满期待。《我们爱科学》杂志作为我国最早创刊的少儿科普期刊,邀请了计算机专家倪光南院士向小读者们写下了对未来的畅想,也就有了《21世纪的一天》这篇文章。
当时读这些文字的孩子,如今正生活在当年想象的“科幻生活”里。让我们看看其中几个精彩的片段。
预言1:早晨,当你被闹钟闹醒后,你也许想看一下新闻,于是你可以向电视机发出指令:“请播新闻!”它会“懂得”你的命令,立刻在床前的墙壁上显示出了如同电影那样清晰、宽大的画面。
今天:小度小度,播放央视新闻。
预言2:开完电视会议,你就乘上了电动汽车。按下电钮,在驾驶面板的屏幕上显示出了全市地图。你用手指向要去的地点,再按一下“自动驾驶”按钮, 电动汽车就飞快地向目的地自动驶去。
今天:在武汉等城市,你可以打到无人自动驾驶的汽车——萝卜快跑。
预言3:接着,你到达了目的地,在车间里了解了生产情况,发现需要为车间的办公室买一台更好的计算机。为此,你坐在计算机前,选择了“购物”程序……当你最后选择了一种满意的计算机,发出了“购买”指令后,不出一小时,这部计算机就会送到车间里,搬运都不用你操心。
最惊人的是,当年文章描写的“能理解人类语言的计算机”,比真正出现的第一代苹果手机人工智能助手Siri早了整整16年!倪院士在30年前的科学畅想,今天都已成真。
科技发展如此迅速,而倪院士的科学远见也叫人佩服不已,我们相信这些被看作是幻想的场景,未来一定会在新一代科学家手中变成现实。
(《21世纪的一天》原文)
互动问答
你想象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呢?机器人能帮你解决什么难题呢?快来分享你的未来畅想吧!
扫码订阅《我们爱科学》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