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5-09-24
倾听孩子的心声 关注孩子的成长
知心姐姐65周年
作者简介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首师大特聘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做过知心姐姐终身受益
知心姐姐是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贴心人。完全没有想到,我这个山东汉子也有机会成为知心姐姐团队的一员,那些美好而难忘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并且终身受益。
1978年11月24日,23岁的我结束了在中央团校的学习,被团中央分配至中国少年报社,担任学校少先队组的编辑工作,具体负责思想品德方面的报道,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以知心姐姐的名义发表言论。在此之前,我曾担任共青团青岛市四方区(后与市北区合并)委副书记兼少先队总辅导员,较为熟悉孩子们的生活,来到少年报社感到特别亲切。但是,很快就发现,面对少年儿童娓娓道来的讲道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既要问题抓得准,分析有逻辑性,还要自然融洽通俗易懂,最难的是真正了解孩子,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幸运的是,中国少年报社有许多老领导和老编辑都是专家,我们编辑组副组长姜达雅老师,就是第一代知心姐姐,拥有丰富的经验。比如,我们编辑组经常讨论一篇言论或报道该怎么写,甚至为一篇短文设计出十几个标题,都写在小黑板上逐一比较优劣。后来一次报庆活动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讲话,老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为儿童编写的每一个字,都需要放到秤上称一称,看看是否够分量和是否恰当。《中国少年报》所以能够影响几代人,与精益求精的追求密切相关。
回忆做知心姐姐的经历,有一件事印象最深。
这件事情是关于儿童下水救人问题的引导。1982年暑假,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编辑组就收到来自14个省的43篇稿件,都是报道少年儿童下水救人的事迹,其中死亡17人,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9岁,有的已经被当地表彰为“优秀少先队员”或“少年英雄”。作为知心姐姐团队的一个成员,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那就是不能让更多的孩子没有意义地失去生命。于是,我8月11日写出了报社内部的《情况简报》,题为《17个孩子救人致死》,8月12日报社即印发。与此同时,我以知心姐姐的名义写了一篇言论,题为《遇见有人落水怎么办?》,既肯定少年儿童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又建议他们学会保护自己,要见义智为。简报和知心姐姐的言论引起报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将这篇言论发表在《中国少年报》头版头条,引起了读者与许多方面的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还播出了这篇知心姐姐的言论。因为这是1982年,保护儿童的意识较为淡漠,10年后才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好友为我们担心,我却内心坦然:不关心少年儿童的安危,还能算知心姐姐吗?知心姐姐就应该敢于为孩子说话!
1983年,我有幸进入中央团校首届大专班学习。1985年8月,我的毕业论文在中国社科院的《青年研究》杂志卷首发表,题目就是《论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科学性》,并荣获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优秀论文奖。显然,经过两年的专业性学习,这是我对儿童下水救人等问题的理论性思考。
后来,为了深入研究儿童问题,我调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30年,成为一名儿童教育研究者和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了许多著作。我发自肺腑地感恩在《中国少年报》9年的锻炼,尤其是做知心姐姐的4年,为我探究神秘的儿童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5年,我祝福65岁的知心姐姐永远年轻。写到这里,一首小诗涌上心头:
童心在左
爱心在右
每一个弟弟妹妹的烦恼
都会牢记在她的心头
春风化雨排难解忧
知心姐姐为你真情守候
《知心姐姐》(趣味心理刊)
《知心姐姐》(超级大脑)
《我爱手抄报》《观复猫漫画传统文化》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