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心姐姐2025-10-20
倾听孩子的心声 关注孩子的成长
知心姐姐65周年
作者简介
肖利英,德阳市教育局原教育系统团委副书记
我与知心姐姐的四十年心桥
如果时光是一座桥,那么“知心姐姐”便是桥上的灯火,温柔地照亮了我和女儿两代人四十年的成长路途。
我的这趟旅程,始于童年的书香。在那个信息尚不丰沛的年代,“知心姐姐”于我,如同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每次从邮递员叔叔手中接过《中国少年报》,都是一次小小的节日,我贪婪地读着每一个故事,每一封知心回信。那个从未谋面却无比亲切的“知心姐姐”形象,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信任、倾听与美好的种子。
命运的眷顾,在2008年为我打开了意想不到的一扇门。当时在德阳市教育局工作的我,有幸与知心姐姐团队一起工作了几个月。那是我第一次走到“魔法”的背后,2008年5月底,卢勤老师带领的知心姐姐团队包括儿童心理学专家和艺术家,前往四川德阳的绵竹市富新学校、汉旺东汽学校等重灾区传递积极信念,在援助中,卢勤老师强调通过“太好了,我还活着!”“面对灾害,我能行!”以及“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等积极口号,帮助孩子建立信心。除了紧急心理干预,卢勤团队更关注灾区儿童的长期成长,鼓励孩子们通过绘画和书写描绘“未来的房子”和人生理想。许多孩子梦想成为医生、警察、建筑师,希望建造震不垮的房子,德阳50多名学生的作文、绘画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永久性收藏。在“5.12”地震一周年之际,卢勤老师和敬一丹老师主持了“我的家园,我的梦”交流活动。来自北京、上海、江苏、香港的72对手拉手小伙伴互赠礼物、分享梦想,学会了珍惜与感恩。2009年六一,团队邀请20个德阳受灾家庭到北京参观游览,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感受关怀。这些持续的努力,帮助孩子们将苦难经历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卢勤老师和知心姐姐团队在汶川地震后对德阳灾区的援助,是从心理干预、梦想重建到持续陪伴的全方位关怀。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无私的爱心,帮助孩子们走出阴霾,重塑信心,展现了灾难面前的人性光辉与教育力量。他们让我深刻地理解到,“知心”二字,不仅仅是一个亲切的称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一份纯粹的真诚。我从一个被照亮的读者,变成了一个学习如何传递光亮的参与者,这些经历,是我青春岁月里最闪亮的勋章。
时光荏苒,当我成为母亲,这份情缘悄然完成了最动人的传承。我的双胞胎女儿,今年十一岁,也成了《知心姐姐》杂志的小书迷。看着她们窝在沙发里专注阅读的模样,就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时光在那一刻温柔地重叠。更让我欣喜与骄傲的是,妹妹的《左撇子的心事》和姐姐的《德阳城南的“大齿轮”》先后在杂志上发表。当两本承载着女儿文字的杂志送到手中时,我抚摸着那片熟悉的铅字,眼眶湿润了。这不仅仅是两篇文章的发表,这是我们母女之间,通过“知心姐姐”这座心桥,完成的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四十年,从读者到工作者,再到见证者。我从一个在灯下阅读的小女孩,成长为陪伴女儿写作的母亲,我们都是“知心姐姐”的小友。“知心姐姐”于我,早已超越了一本杂志的范畴,她是一位不变的挚友,一位成长的导师,更是一条流淌着理解与关爱的心灵之河,从我的童年,流经我的青春,如今,正灌溉着我女儿的成长。
我相信,这座用文字与爱心搭建了四十年的心桥,还会一直延伸下去,连接更多的心灵,照亮更远的未来。
编辑:耿玥